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传承 >> 国粹 >> 浏览文章

安徽博物院:让观众“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新华网 未知 0 2025/4/8 16:29:11

“80后”院长雷修佛致力于将安徽博物院打造成一个观众“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文旅新地标。走进安徽博物院,独特的四方体建筑造型诠释“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中式美学与哲学理念;漫步展厅,一件件重量级的馆藏文物既照见江淮大地的沧桑巨变,更牵动观众的目光。

安徽博物院:让观众“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第 1 张

“80后”院长雷修佛致力于将安徽博物院打造成一个观众“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文旅新地标。

  走进安徽博物院,独特的四方体建筑造型诠释“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中式美学与哲学理念;漫步展厅,一件件重量级的馆藏文物既照见江淮大地的沧桑巨变,更牵动观众的目光。

  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31万余件,方寸之间浓缩着历史的厚重,也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共同记忆:

  “安邦”重器铸客大鼎诉说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2000多年前的“免税通行证”——鄂君启金节,见证楚国人的经济智慧;“漆雕之宝”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历经千载光亮如新……

安徽博物院:让观众“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第 2 张
图为安徽博物院推出的“一肚子墨水”文创饮料。(受访单位供图)

  在安徽博物院,文物不仅可以拿在手里,还可以“喝”进肚子里、“穿”在身上:西周“路由器”冰箱贴、“一肚子墨水”文创饮料、“徽徽狮”卫衣、张成造剔犀云纹围巾……

  “连吃带拿式进货”“没有人能从安徽博物院文创商店空手走出来”,观众在社交平台纷纷打卡留言。数据也印证了安徽博物院文创的火热出圈:2024年国庆期间,安博实现文创收入超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80%。

  在雷修佛看来,安徽博物院出圈的秘诀有三点:展览创新、传播出新、服务用心。日前,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安徽博物院最独特的气质是什么?

  雷修佛:我觉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安徽博物院独特的气质,“徽风皖韵”和“古今交融”。

  一方面,我们立足深厚的安徽地域文化根基,打造安徽文明史、徽州古建筑、文房四宝等常设展览,同时我们还策划推出“图·语——明清徽派版画精品展”“融汇四方 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天下中都——明洪武时期精品文物展”等全景式展现安徽历史文化基因的原创展览,把安徽的文化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我们也很“潮”。近年来我们主动走出“舒适圈”,打破传统界限,创新推出了多元文化活动,让古老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例如我们将最新展览以图文分展的形式在合肥各大“顶流”商圈展出,在地铁、高铁站、机场、社区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文物海报专栏、播放展览视频等,让“文化感”和“烟火气”并存。

  记者:安徽博物院靠什么成功“出圈”?

  雷修佛:安徽博物院何以“出圈”,我认为关键在于三点:展览创新、传播出新、服务用心。

  展览是博物馆最基础、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是博物馆“硬实力”的体现。去年,我们以讲好安徽故事、中国故事、世界故事为策展理念,创新策划了30个精品展览。既立足于安徽本地文化根脉,推出“黄山山中人——黄宾虹艺术与文献展”“风之雅——扇面绘画精品展”等从多维度展现徽风皖韵;也聚焦古今中外,推出“天成之姿——明式家具美学展”“遥望奥林匹斯——古希腊人的理想生活”等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展览。

  博物馆如果只是静静地矗立在一地,无人问津,便失去了意义。我们打造自媒体账号传播矩阵,用年轻人喜欢的新生代语言讲安徽历史、安徽故事。比如推出的“回答我@朱元璋”AI短视频,以幽默风趣、充满创意的形式拉近传统文化与网友的距离,视频播放量超260万,点赞互动量达15万。

  人来了,服务更要跟上。我们推出简化入馆流程等举措,极大方便了观众参观。同时,针对儿童、老人、外国人士等不同群体,我们提供了分众化、定制化的贴心服务,比如通过少年诗词大会、秋韵映重阳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有效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

 记者:安徽博物院实现文创销售额连续3年翻一番的秘诀是什么?

  雷修佛:要说秘诀,可能就在于市场化思维运营+打造出圈爆品。我们把市场的事交给市场,向社会广发“英雄帖”,招募“文创合伙人”,主动链接社会资源,通过文创IP授权、创意设计、合作运营等方式,洽谈引入专业化社会团队合作研发文创。同时主动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依托安徽地域文化资源,让徽文化元素以时尚、实用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如灵感来源于安徽文房四宝的“一肚子墨水”文创饮料,一经推出便全网刷屏、供不应求。瓶子背后还有“小机关”,撕开贴纸就能收获一个关于墨的精彩小故事。

  记者:您认为未来博物馆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雷修佛:“博物馆+科技”应该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人工智能、元宇宙这些前沿技术,将会彻底颠覆传统的参观模式,推动博物馆从静态展示迈向动态、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的新阶段。

  我们推出沉浸式文旅新空间——XR数字体验展厅,《永远的盛唐》XR沉浸体验展利用目前全球领先的大空间追踪(LBVR)、三维重建技术,深度挖掘“盛唐文化+国宝宝藏”主题,高精度再现盛唐时期的繁盛与丝绸之路的辉煌,深受观众喜爱。

  接下来,我们还会立足安徽地域文化,推出原创XR数字体验展《楚国寿春都城》,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楚国寿春都城的历史风貌,感受安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策划:刘江

  记者:刘美子、何晓

  视频:屈彦、金波、余文欣

  统筹:孙闻、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7克拉2号楼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