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健康 >> 浏览文章

没苦硬吃究竟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央广网 未知 0 2024/11/16 14:10:37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会陷入没苦硬吃的怪圈,他们本可以选择平坦的道路,却非要给自己制造难题。没苦硬吃究竟是什么心理在作祟?生活中大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吃苦?为此,央广网记者采访了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为什么有的人热衷于没苦硬吃?专家表示,没苦硬吃这一现象的背后,通常隐藏着4个方面的心理动因:1.自我强化与身份认同有些人认为吃苦是个人力量的体现和自我价值的标志,因此,即使面对不必要的苦难,他们也会选择去硬吃,从而强化自己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形象。2.完美主义与过度责任感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有

没苦硬吃究竟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会陷入没苦硬吃的怪圈,他们本可以选择平坦的道路,却非要给自己制造难题。没苦硬吃究竟是什么心理在作祟?生活中大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吃苦?为此,央广网记者采访了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

为什么有的人热衷于没苦硬吃?

专家表示,没苦硬吃这一现象的背后,通常隐藏着4个方面的心理动因:

1.自我强化与身份认同

有些人认为吃苦是个人力量的体现和自我价值的标志,因此,即使面对不必要的苦难,他们也会选择去硬吃,从而强化自己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形象。

2.完美主义与过度责任感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认为只有通过吃苦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目标或标准。对于这些人来说,“苦行僧”似的生活成为了一种追求。

3.逃避焦虑和不安

对于一些人来说,吃苦可能是一种逃避情绪困扰或内心冲突的方式。主动承受困难,反而让他们感到自己有事可做,从而转移对内心不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关注。

4.增强心理承受力

在某些时刻,吃苦有可能是个人成长和心智发展的必要过程,直面困难和挑战有助于个体增强心理承受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吃苦是为了成长,而非感到痛苦。

吃苦不应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常态

专家表示,大家要清楚地意识到,并非所有的苦都是必要的。追求平衡、健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远比吃苦更加重要。面对“吃不完”的苦,专家建议大家做到如下几点:

1.理性思考

“我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困难?它们真的对我有益吗?是否存在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我的目标?”通过理性思考,进而避免强迫自己去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2.设定合理目标

建议大家学会设定合理的、可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或过度挑战自己。合理的目标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同时保持积极的动力。

3.学会情绪调节

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运动或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情绪调节有助于避免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4.合理分配资源与精力

吃苦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自我牺牲,而应把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任务上,避免无效的努力。

5.学会适时放松

过度努力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身体和心理产生极度疲劳。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消耗。

专家提醒,吃苦不应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常态,而应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希望大家都能够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高效地工作、学习,避免过度的心理负担。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