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健康 >> 浏览文章

2元和200元的钙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人民网 未知 0 2025/3/2 14:56:45

    一说到预防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就想到了补钙、买钙片吃。但目前市场上钙片种类繁多,有几块钱一瓶的,也有几百块钱一瓶的。  这 些价格相差如此大的钙片,有何区别?购买钙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普通人缺钙会怎样?  钙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它参与人体骨骼的形成、骨组织的重建,还能起到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参与调节和维持细胞功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凝固和激素分泌等作用。  普通成人如果钙摄入不足,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对于儿童和老人来说,可能增加佝偻病、骨

2元和200元的钙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说到预防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就想到了补钙、买钙片吃。但目前市场上钙片种类繁多,有几块钱一瓶的,也有几百块钱一瓶的。

  这 些价格相差如此大的钙片,有何区别?购买钙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普通人缺钙会怎样?

  钙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它参与人体骨骼的形成、骨组织的重建,还能起到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参与调节和维持细胞功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凝固和激素分泌等作用。

  普通成人如果钙摄入不足,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对于儿童和老人来说,可能增加佝偻病、骨软化病的风险。钙摄入不足对于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来说,影响会更大。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建议:普通成人及孕妇、乳母的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800毫克;9~18岁青少年的每日推荐钙摄入量则是1000毫克。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钙摄入量的中位数为每天328.3毫克,不足率为94.3%。也就是说,我国居民中绝大多数人通过饮食,每日的钙摄入量不足。因此,在饮食不足的前提下,适当补充钙片是有益健康的。

  购买钙片时,存在哪些错误认知?

  200元的钙片比2元钙片效果更好

  钙片分为有机钙、无机钙、螯合钙三类。不管是廉价的钙片,还是高价的钙片,它们的核心成分是一样的,补钙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区别。

  无机钙:主要包括碳酸钙、氯化钙和磷酸钙等。无机钙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而且含钙量高,但是它的消化需要消耗大量的胃酸。所以胃功能不太好、有胃病的朋友应避免选择。

  有机钙:包括柠檬酸钙、醋酸钙、乳酸钙,还有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有机钙的吸收不需要胃酸的参与,虽然含量不如无机钙,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氨基酸螯合钙:是指每两个氨基酸分子与一个钙离子通过螯合技术,将其螯合在一起,这样做能提高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其特点是重量轻、易溶解、易吸收。

  有些钙片,比如氨基酸螯合钙,添加了维生素K2等。相比其他的钙,吸收率确实高一些,但如果价格太贵,大家也不用过于执着。因为虽然吸收率高了,但身体也吸收不掉太多。

  整体来说,人体对钙的吸收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通常情况下,选择普通钙片就足矣。

  钙片的钙含量真的越高越好

  有些高价钙片标榜“钙含量高,补钙效果更好”,如每粒含钙600毫克。但其实,钙片的剂量越高,吸收率反而可能下降。

  此外,钙片吃多了反而有害,过量补钙不仅可能会导致肌力松弛、便秘、恶心等不适,还会干扰锌、铁吸收,造成锌和铁的缺乏。严重的过量钙摄入还可能出现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导致肾结石、血管钙化,甚至引发肾衰竭等。

  进口的钙片真的更好

  钙片的质量与进口和国产关系不大。在我国上市销售的正规钙片产品,都必须符合我国的标准要求,只要是检测合格的钙片,在质量方面都是有保证的。

  如何保证摄入足够的钙?

  均衡饮食,尽量吃够奶和奶制品

  奶和奶制品是补钙的最佳选择。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建议,成年人的奶和奶制品每日推荐量为300~500克。

  从天然食物中补钙是最理想的。如果每天摄入足量奶制品、大豆制品、蔬菜、坚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可以让我们获得足够的钙,不必另外吃钙片。

  奶和奶制品摄入量不足,需适当补充钙片

  对于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正常的人,建议首选碳酸钙,它不仅含钙量高、吸收率也不低,而且安全性好、性价比高;对于胃功能不好、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等,可优先选择柠檬酸钙等有机酸钙产品。

  吃钙片时一定要注意适量

  为了获得最佳吸收,每次吃的量都建议不要超过500毫克。对于需要多吃的情况,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分多次食用。

  注意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两者同时服用,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