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产经 >> 文旅 >> 浏览文章

寻找邓国陈迹,赓续千年文脉 邓州市文物“四普”工作位居南阳市前列

不详 未知 0 2025/4/16 19:55:53

有人曾说,在邓州市随意跺跺脚,便能挖出一块价值不菲的文物,这话乍听之下,有些夸张,却折射出邓州市历史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实情。

寻找邓国陈迹,赓续千年文脉 邓州市文物“四普”工作位居南阳市前列 第 1 张
    有人曾说,在邓州市随意跺跺脚,便能挖出一块价值不菲的文物,这话乍听之下,有些夸张,却折射出邓州市历史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实情。

从四千余年前的邓国建立、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多少风云人物在此际会,遗留下的秦砖汉瓦、一碑一刻、一桥一涵、古色建筑等历史遗迹遗址遍布城乡村落。尽管近年来,邓州市修复了花洲书院、古城墙、福胜寺塔,保护了月牙池、楚长城,尤其是在国家、省、南阳的关怀下建成了宋金商业街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和展馆,开发了诸多有名气的文旅景点,但仍有一些价值较高的文物处于封尘状态。

寻找邓国陈迹,赓续千年文脉 邓州市文物“四普”工作位居南阳市前列 第 2 张
    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以下简称四普)启动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专班,拟定实施方案,高标准、紧节点、多措施、稳推进,截止目前,全市三普不可移动文物697处全部复核完毕,收集文物新线索42处,核准上传文物739处,四普工作走在南阳市前列。

然而,这项繁而杂、任务重的四普工作,经历了艰苦跋涉的历程。

邓州市委书记邓俊峰在此项工作初始时,指出:“文物承载着邓州的记忆,一碑一刻、一砖一瓦聚集着邓州人的智慧,要把这次文物普查作为展示邓州厚重历史文化窗口的重要契机。”

据邓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赵银平介绍:为了把文物保护普查工作夯实砸牢,一是抓队伍,建网络。一方面,充实配强16名工作敬业、业务熟练人员,组成文物普查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文物普查网络,邓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由一名分包乡镇文物的工作人员;各乡镇由一位副职专抓;全市626个行政村村村设立文物协管员,负责辖区内文物线索的挖掘、收集和保护。二是抓培训,建台账。即: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聘请省、南阳市文物专家对市、镇、村协管员进行了16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享受协管员待遇,同时,各乡镇建立文物普查台账,进行点对点普查。三是高配置,精装备。配备RTK和无人机等设备,利用北斗卫星,对文物测高程,定坐标,绘制平面图和矢量图,做到精准普查,对禁飞区等特殊情况则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四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鉴于本次普查使用了新技术、新的采集系统,确立了“试点先行,再全面展开”的工作思路,目的是通过试点,熟悉设备,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五是完善机制。建立了普查微信群,确定了日汇报、周总结、月清零等制度,制定全市普查工作推进计划,将28个乡镇办各普查点的普查时间具体到月、到周,确保普查有章可循,有序实施;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坚定不移落实好日汇报、周总结、月清零制度,及时掌握普查率、信息上传率和审核通过率等情况,确保普查进度得到实时监控,工作无遗留,从而实现了文物普查与国土空间一张图以及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无缝对接,达到了文物普查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复核率100%、新线索采集率100%、信息准确率100%)。为此,南阳市四普办领导多次对邓州四普工作给予肯定。

据悉,邓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刘红梅在文物普查阶段总结大会上动情地说:邓州市文物普查工作,有三个明显特点。首先是谋划早,起步快。尤其是省文物局及四普办领导、南阳文物局领导和专家多次亲临现场,谋划布局并进行专业指导。二是队伍专,能吃苦。普查队伍学历高(教授2人),与专业测绘公司能够强强合作,他们深入彭桥、九龙、杏山等西部山区,翻山岭、攀悬崖、爬峭壁、钻山洞、斗蟒蛇、战猛犬、冒酷暑、顶严寒,踏遍邓州市的角角落落。三是效率高,标准严。在较短时间内,超前完成四普阶段性任务。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战营在调研时对邓州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