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未知 0 2024/10/9 11:56:2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很多人知道朱熹的名字,多是因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不过,诗人朱熹,影响远不及哲人朱熹。人们公认,朱熹理学继往开来,实现了儒学的复兴。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认为,武夷山造就了朱子。朱子在武夷山“琴书五十载”,创立了集理学之大成的新儒学。
张建光认为,朱子文化强调道德至上,强调文化永恒,强调生命的意义,追求人生的价值的实现。如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张建光看来,朱熹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武夷山的山水枝叶掩映着怎样的朱子文化?它的价值何以穿越时空,绵延至今?本期《权威访谈》,对话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张文嵘、郭雨晗
记者:张文嵘、林凯
鸣谢:南平市委宣传部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08-18
08-17
08-06
08-01
08-01
07-27
07-22
07-22
07-08
06-26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