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产经 >> 非遗 >> 浏览文章

纸鸢飞

人民网 未知 0 2025/4/6 9:58:53

清明时节,空气湿润,天空时而阴郁,时而清澈。数不清的风筝在空中舞动,有沙燕、蜈蚣、蝴蝶等传统纹样的风筝;也有汽车等现代元素样式的风筝;还有哪吒、哆啦A梦等动画角色样式的风筝……

纸鸢飞
网络配图

清明时节,空气湿润,天空时而阴郁,时而清澈。数不清的风筝在空中舞动,有沙燕、蜈蚣、蝴蝶等传统纹样的风筝;也有汽车等现代元素样式的风筝;还有哪吒、哆啦A梦等动画角色样式的风筝……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仰望天空,思绪被拉到儿时,爷爷带我放风筝的情形。那时放飞的风筝,均是他带着我亲手制作的。至今记得童年做燕子风筝的场景——用菜刀破竹子,制成一根根篾条,选取韧性好、弹力大的作为风筝骨架,糊上纸张,调试颜色,用木头削制线轱辘,一只完整的风筝就做好了。在追逐春光的田野里,爷爷用粗糙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告诉我说,“放风筝时要听风的脾气”。就是这双温暖而粗糙的手,完成了中国传统风筝制作的核心技艺:扎、糊、绘、放。

  风筝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传说当时的巧匠公输般“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开始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称为“纸鸢”。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

  清明放风筝的习俗亦有悠久历史。最早的明确记载见于唐代,此后逐渐流行。明朝文人徐渭在《风鸢图诗》中描述了清明时节放纸鸢的场景:“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迥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作为一名潍坊人,我一直为家乡的风筝感到骄傲。每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让天空成为人类想象力的竞技场。蝙蝠、锦鲤等民俗气息浓郁的风筝与“火箭”“空间站”等科幻风格的风筝斗艳,路边小店的风筝胸针、风筝风铃、萌版风筝徽章等文创产品备受喜爱。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风筝文化的多样性,感受到传统技艺在当代绽放的无限魅力。

  愿风筝乘着“非遗”东风,载着中国故事飞向远方!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