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要闻 >> 浏览文章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央视网 未知 0 2025/4/8 16:18:59

一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静静陈列于恒温展柜中。冠体上翼龙昂首,立凤振翅,双狮威严,珍珠冕旒如星垂落,游客轻触屏幕,三维图像便带着这件珍宝缓缓旋转。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第 1 张

 修复后的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 摄)

一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静静陈列于恒温展柜中。冠体上翼龙昂首,立凤振翅,双狮威严,珍珠冕旒如星垂落,游客轻触屏幕,三维图像便带着这件珍宝缓缓旋转。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第 2 张
 修复后的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用“三个首次”概括了这次发现:“这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彩绘漆棺,以及墓葬暗格。”根据出土物特征和壁画内容风格,考古学家推测该墓葬为吐蕃时期,碳14和树木年轮断代显示为公元8世纪初,而墓葬所在的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处丝绸之路青海道战略要冲。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第 3 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黄希(右)与同事修复王冠。(受访者供图)

  “刚出土时,整个王冠破碎糟朽非常严重、一碰就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黄希告诉记者,看到王冠残件时既震惊于它的精美华丽,又感到压力倍增。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第 4 张
 复原后的珍珠冕旒在定制好的展示匣中。(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 摄)

最复杂的挑战来自结构性复原。“因为暗格木箱坍塌,王冠和冕旒的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冕旒的串珠多已脱离原位,宝石的原始排列方式没有明确参照。金冠和金杯表面镶嵌的宝石大量脱落,需要一一定位回贴。”黄希说。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第 5 张
 修复后的王冠纺织品内衬在定制好的展示匣中。(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 摄)

  王冠的主体厚度不到200微米,几乎是3张A4纸叠加的厚度,构成冕旒的2400多颗宝石散落如沙……专家介绍,面对青藏高原盐碱侵蚀下“骨质疏松”的金属文物,修复团队创新性地使用激光焊接技术修复,金冠片整体焊接了上万个点。

耗时最长的环节是冕旒的复原。通过墓室清理全程的影像记录、文物定位记录和显微照片、X射线成像,黄希和同事李其良围绕冕旒的形制反复修改了11个版本,推敲每颗珠子之间的对应和连接关系,有时为了定位一颗珠子要反复讨论三四天。

  “为了保证文物本体的‘长治久安’,我们用平均1毫米的针脚把文物固定在仿制的衬布与覆纱之间进行展示,修复后的王冠纺织品内衬则以平面方式展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丹表示,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原文物,还能兼顾展示效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王冠的历史原貌与工艺细节。

有学者认为,这件王冠前的冕旒或许受中原内地的影响,配套的鋬指金杯融合了中亚艺术风格,王冠上的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石榴石和珍珠等,则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商贸往来的实证。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曾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至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号院甲1号楼522房间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