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未知 0 2025/4/25 9:07:34
村民身穿民族服饰走秀。受访者供图
灯光打向T台,老人脚穿草鞋,肩上用木犁扛着身穿民族服饰的孙女,哼着苗族民歌缓缓走出来……在202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这极具反差感的一幕引发关注。那一刻,古老苗绣遇见现代时尚,农耕文明走上国际舞台,让观众看到了民族之美、文化之美。
在此之前,这样的时装秀已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里持续上演了8个月。
时间回到2024年7月,通过凯里市返乡人才引进活动,服装设计师杨春林回到家乡,将自己的服装店开到苗侗风情园内。正式进驻前,杨春林在自己的老家湾水镇为村民举办了一场时装秀。“村子里很多人不知道我的工作是什么,于是我把时装秀搬回老家来,取名‘贵州村T’。”在那场时装秀上,专业模特穿着杨春林设计的带有苗族元素的服饰,与村里的阿姨、姐姐们同台走秀。“村里的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绣的东西这么美。”杨春林说。
在苗侗风情园内,有一个名叫“绣里淘”的非遗集市,许多摊主在此售卖自己制作的绣片、饰品等手工艺品。“这个集市由村子里的老集市搬迁而来,我们一直在想通过走秀之类的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来。”凯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红蕾说。
政府的想法与杨春林的做法不谋而合。很快,“贵州村T”被搬到苗侗风情园的风雨长廊内。“我们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带着自己的特色服饰来走秀,最开始只计划开展3天活动,结果来的人越来越多。”潘红蕾说,此后的每个周五、周六、周日,“贵州村T”便按时在苗侗风情园上演。“截至目前,400余场走秀吸引了超4万人次参与,甚至有其他省份的人组团来参加。”苗侗风情园运营中心负责人冉昕介绍。
“大家创意十足,有的挑着一长串大蒜,有的抬着五色糯米饭,后来才知道,他们平时就是卖这些东西的,只是将日常场景搬到了T台上。”杨春林说,“来看‘村T’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表演。”
在“贵州村T”舞台上,观众也许会吃到“模特”亲手做的家乡美食,观赏苗族银饰制作步骤,又或是听到悠扬的芦笙。
对于把民族服装秀推向国际时装周,杨春林也有自己的想法。从开场外婆与外孙关于苗族刺绣的对话,到爷爷用木犁扛着孙女出场,再到身穿不同民族或苗族不同支系服装的小孩拿着黔东南非遗产品走秀,“我们不仅是展示服装,还想通过这个舞台传播民族文化。”杨春林说。
随着民族服饰亮相国际时装周,“贵州村T”得到了更多关注,也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2024年,苗侗风情园共接待游客112.0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05-14
05-12
05-12
05-10
05-09
05-09
05-09
05-07
05-07
05-05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