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未知 0 2025/2/9 20:06:14
南屯村村貌。人民网 霍亚平摄
春节过后,张巍巍登上村头黄河护堤坝,巡查。这是他当选村委后的固定工作。脚下,8个去年新加固的垛坝,日夜守护黄河安澜。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汜水镇南屯村,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因吕布在此屯粮而得名。
空中俯瞰,黄河穿村而走,把南屯一分两岸。南岸1600多亩高标准农田,一望无际;北岸4000亩滩地种植中药材,丰收在望。村里人常自豪地说:“俺村有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1989年出生的张巍巍常听村里老人讲,过去村里处处是沟壑,靠天吃饭,近一半粮食绝收,随着国家治黄兴黄,才逐渐摆脱贫困。这几年,他亲眼见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下,村子迎来快速发展。
“现在俺村,人人是股东,家家拿分红。”张巍巍说,村集体盘活1300亩沟壑,成立了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滩地。村民入股拿分红,平均每亩人均收益900—1000元。
拿地干啥?发展高效农业。村里引进5家公司,建设高标准数字农田,成立种植家庭农场,搞规模种植。大豆亩产约630斤,谷子亩产达1000斤。其中,南屯“秋香泽”小米品牌被收录至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
春节期间,村民张志宝迎来了一件喜事。
“新年新气象,过年搬新家。”张志宝兴奋地向记者介绍,“5个卧室,3个卫生间和1个书房,每间屋子都铺了地暖。”崭新的两层小洋楼,洁净明亮,入户墙上雕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走进厨房,抽油烟机、一体式燃气灶、壁挂炉,一应俱全。
这“豪宅”,得多少钱?“算上装修一共花了40多万元。”张志宝和爱人在村办企业上班,这几年俩人手里攒了点钱。“回村上班不比打工挣得少,俺两口每月一万多,还能照顾家,心稳下来了。”
临近中午,村头的宇明阀门厂,车间内机器轰鸣。
“去年厂里盖了新车间,增加了全自动生产线设备,环境更好,工作更轻松了。”今年,张志宝还当上了安全阀车间主任助理,喜事连连。
“农民都变工人了,还能领退休金。”村支书张志强介绍,南屯村村办集体如今年销售额达2.2亿元,村里500多户2383人,80%以上在厂里工作,人均年纯收入3.48万元,工龄满15年就能领取退休金。
昔日“南岸古道饮马”,今成“屯里画中人家”。
午后暖阳,69岁的程淑玲,正在院子里收拾花草。“俺妞让我回城里过年,我不愿意。黄河就在俺村口,推门是景,开窗见绿,门口就有菜园子,啥菜都有。”
门外,一排排庭院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平坦整洁的马路上骑车穿过。
张志强说,“依托黄河文化,村里计划打造文旅产业,形成黄河环线。今年准备加快推进黄河窑洞民宿、农耕文化展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会客厅等项目建设。”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张巍巍感慨,“每天看着黄河从家门口穿过,见证着村子的变化,袅袅炊烟,安居乐业,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吗?”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05-14
05-12
05-12
05-10
05-09
05-09
05-09
05-07
05-07
05-05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